白露秋燥早預防
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這是《詩經》中流傳甚廣的一句,片語只詞卻道出秋風蕭瑟,涼意襲人的畫面,蘆葦上凝結的濃霜,即是白露節氣夏暑已過,秋涼漸深之照。金王西方,其氣化燥,剛勁銳利,肅殺肺氣。
燥邪收斂清肅,為秋季主氣,“諸澀枯涸,幹勁皺揭”是其主要特點。白露為秋涼剛始,未漸至冬,更以溫燥多見,燥勝則乾,易於傷肺,這也同肺臟的生理特性相關。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,喜潤勿燥,又稱嬌臟;主氣司呼吸,外合皮毛,開竅於鼻,而燥邪多從口鼻而入,故燥邪來襲,肺先受之。肺津受損,宣肅失職,以乾咳少痰、痰粘難咯、喘悶胸痛甚則痰中帶血為主。除肺本臟證候,或兼見皮膚毛髮乾澀不榮、口唇燥裂、大便秘結等。
既了解白露肺燥的感邪特性,本著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治思路,我們可以常服些滋肺潤燥之品,藥物如沙參、天冬、麥冬、百合、石斛川貝等;食物如銀耳、秋梨、豬肺、燕窩、蘿蔔等等,多入肺經,味甘、涼,有養陰清熱、潤肺化痰,止咳平喘之功。譬如以紗布包裹沙參、五味子、诃子同洗淨的豬肺共同入鍋,先武火煮沸,再文火慢燉,去紗布即成。其中沙參“益肺氣於皮毛…稟金精而益肺”;五味子斂肺攝氣;訶子能降能收,兼得其善;豬肺甘平,補肺止咳。
雖然白露時節燥邪偏勝,但病邪變化多端,個人素體強弱有異,要分清內外邪之所至,並非一味潤補,恐邪氣內斂,變生它證。